上次我们聊到高磅并不会带来旋转的增加,进而否定了因此带来控制增加的可能性。作为严谨的探讨,我们就不得不提到高磅可能带来的另外一些方面的改变,而事实上会不会是因为这些改变而引起“控制力”的增加呢?
线床位移
在《关于线床,我们一直的理解真的正确吗?》一文中,我们曾经提到对旋转有益的真正因素是横线的数量,因为横线决定了竖线位移的速率与位移量。当竖线触球后,竖线发生形变并回弹,回弹过程能够对球产生更多的上旋提供帮助。
理论看上去很美,但现实中我们发现竖线通常并不能在球离开线床前完全复原,有很多情况下甚至完全形变而不回弹,因此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此前我们关于“旋转与磅数无关”的论点。
虽然如此,线床的位移还是会通过击球点和反弹角度来对击球产生一定的影响,进而改变出球的速度和角度。通过更多的研究表明,线床(尤其是竖线)的形变是非常不规律的,这取决于击球的轻重、击球点的不同等诸多因素。比如,当初始与球拍的接触点是一根球线或者两根球线的情况下,即使处于拍面相近的位置,产生的旋转也会有极大的不同。
因此,从这点上得到的结论就是:当磅数越低,球线相互间的约束就越小,击球时线床产生的位移就更多,因而产生的回球轨迹就愈发不可预测,因为给球员带来的主观感受就是:控制力就会较差。
停留时间
高低磅数带来的另一个主要差别就是:球在拍弦上的停留时间的不同。
这一点比较容易理解,当磅数绝对低的时候,可以将网球拍想象成一个网兜,球触碰到网,再被甩出的时间必然很长;而当磅数绝对高的时候,球拍和拍弦形成的整体就像一块板,触球到弹出的时间非常短。
测试表明,70磅的拍面网球的停留时间要比40磅的拍面少约20%,造成的结果就是网球在拍弦上要平均少“跑”一厘米。于是当一个球员在使用高磅时,较短的停留时间,让手感变得“清脆”;而低磅时,较长的停留时间则显得“厚重”。
而事实上,当球并非击中球拍轴心时(大部分击球都不可能击中球拍的轴心),球拍必定会发生自旋,而停留时间越长,网球施加给球拍的压力就越大,球拍的自旋倾向就越大,导致球拍更难控制,出球的不确定性增加。而相对较高的磅数由于较短的停留时间,产生这种击球的不确定性大大降低。
因此,拍弦磅数的改变,高低与否,并不能影响旋转,但是能够通过影响线床位移和网球停留时间,并通过这两者来影响出球轨迹和球员的击球手感。
那么说了那么多,我们究竟该如何选择球线的配搭呢?请听下回分解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