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站位
身体与球台的距离:削球选手武杨站在反手位用反手发球。身体距离球台大概一个小臂的距离。身体侧向反手位,与球台形成45度左右的夹角。
二、腿部姿势
武杨腿部自然弯曲,她的腿部姿势是双脚分开略宽过肩,右脚在前,左脚在后。
三、抛球前手的位置
武杨抛球前的手部姿势是抛球手在上,持拍手在下; 抛球手在后,持拍手在前。持拍手向下垂,肘部外顶,自然弯曲。拍面后仰,拍头指向左下方。
四、挥拍轨迹
武杨发球时在抛球的同时,持拍手向左后方引拍重心转移到左脚上。迎球时,右臂从身体的左后下方向右上方挥动,此过程重心从左脚转移到右脚。触球时,以肘部带小臂,手腕迅速的加力摩擦来球,同时身体前压。在球拍触球的一瞬间加大手腕,手指用力,提高发球的质量。
五、重心
她的身体重心压在右脚,左脚虚垫在地。
六、板型
摩擦球的中下部。削球选手武杨用的是国产粘性胶皮,容易摩擦,滞球感强,旋转好。武杨反手发球时,身体及手部都没有明显的制动,而是顺时针的转腰发球。发球后手部动作从身体的左侧一直挥拍,挥过头部右上方,挥拍的距离很长。这要得益于狂飚套胶的粘性性能,只要发球时带一定的摩擦,胶面就能把球吃住,而且持球时间很长。狂飚在发球时的滞球感强,发长球会有一种特别“稳”的感觉,不会一碰就飞出台,心中有数。
七、落点
武杨发球的落点,她在触球时球拍的拍面较立,击球中部,证明武杨发的是侧上旋球。发球后的挥拍动作,拍子一直挥过头部右上方,而且转腰向右明显,证明发的是对方的反手位。
八、脚下步伐
武杨发球时,腰部顺时针转动发力,左脚向前跟进。击球时,左脚站性支撑身体重心,右脚抬起准备还原动作,这个细节说明击球时,实现了身体重心在两脚之间的转换发球。发球后,左脚抬起向左完成一个“垫步”的调整。右脚站起后也在点地的瞬间向后移动。左、右脚的还原蹬地是同时的,这个过程不仅使还原动作完成得更加充分,而且可以把两脚的距离调整到最佳的状态,使身体侧向正手,为下一板正手的进攻或削球做好准备。